选择视黄醇(Retinol)原料时,需综合考虑纯度、稳定性、来源、配方兼容性以及目标产品需求。以下是常见视黄醇原料类型及其特点,供参考:
1. 合成视黄醇(化学合成)
- 特点:通过化学合成制备,纯度较高(通常≥95%),成本相对较低,是护肤品中最常见的原料形式。
-
优势:
- 技术成熟,易规模化生产。
- 纯度可控,杂质少(如游离酸、氧化产物含量低)。
- 适用场景:大众护肤品(如精华、面霜)、稳定性配方。
-
代表供应商:
- DSM(荷兰帝斯曼):Retinol 50C/G(微囊化稳定形式)。
- BASF(德国巴斯夫):Retinol 340(高纯度,含抗氧化剂)。
- 浙江新和成:国内知名供应商,性价比高。
2. 植物源视黄醇(生物发酵/植物提取)
- 特点:通过生物技术(如酵母发酵)或植物提取获得,宣称“天然来源”,但实际仍需转化为视黄醇。
-
优势:
- 适合追求“天然”概念的产品。
- 部分成分(如补骨脂酚、三叶鬼针草提取物)具有类似视黄醇效果但更温和。
- 注意:需验证实际转化率和生物活性。
-
代表成分:
- 补骨脂酚(Bakuchiol):植物源性,温和抗老。
- 三叶鬼针草提取物:部分品牌(如Herbivore)用作替代品。
3. 包裹/缓释技术视黄醇
- 特点:通过微囊化(如脂质体、环糊精包裹)或缓释技术提高稳定性和降低刺激性。
-
优势:
- 减少光/氧降解,延长活性。
- 缓慢释放,降低皮肤刺激。
-
代表技术:
- 微囊化视黄醇(如DSM的Retinol 50C)。
- 脂质体包裹(如LipoTrue的RetiLipid)。
4. 视黄醇衍生物
- 特点:通过酯化(如视黄醇棕榈酸酯、视黄醇乙酸酯)降低刺激性,但需在皮肤内转化,效果较弱。
- 适用场景:敏感肌产品或入门级产品。
- 注意:转化率受配方和皮肤状态影响。
选择建议
- 高功效需求:选高纯度合成视黄醇(如BASF 340),搭配抗氧化剂(VE、BHT)保持稳定。
- 温和性需求:包裹型视黄醇或补骨脂酚。
- 天然概念:验证植物源成分的实际数据,谨慎宣传。
- 配方兼容性:油溶性视黄醇需搭配乳化体系,水溶性衍生物(如视黄醇葡萄糖苷)适合清爽配方。
注意事项
- 稳定性:避光包装(铝管、深色瓶)、低pH环境(3.5-5.5)、避免与氧化性成分(如高浓度VC)直接混合。
- 法规:国内化妆品视黄醇添加量≤1%(非防晒产品),需备案新原料(如视黄醇丙酸酯)。
建议根据产品定位与原料供应商合作测试,确保活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