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择适合的视黄醇类型
- 视黄醇(Retinol):最常见,需转化为视黄酸生效,适合新手。
- 视黄醛(Retinaldehyde):效果更强,刺激性中等。
- HPR(羟基频哪酮视黄酸酯):新型衍生物,温和且稳定,敏感肌可尝试。
- 视黄酸(Retinoic Acid):最强效,但需处方(如维A酸药膏)。
2. 浓度建议
- 新手:从0.1%-0.3%开始,逐步适应。
- 进阶:0.5%-1.0%(需皮肤耐受)。
- 敏感肌:可选包裹缓释技术或HPR(刺激性更低)。
3. 配方与稳定性
-
载体选择:视黄醇易氧化,建议搭配:
- 油性基底:角鲨烷、荷荷巴油(提高溶解性)。
- 抗氧化剂:维生素E、辅酶Q10(延缓氧化)。
- 舒缓成分:泛醇(B5)、积雪草提取物(减少刺激)。
- pH值:视黄醇在pH 5-7较稳定,避免与强酸性成分(如高浓度VC)直接混合。
4.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 夜间使用:视黄醇遇光易分解,且日晒增加光敏性。
-
建立耐受:
- 初期每周2-3次,逐渐增加频率。
- 可先用保湿产品打底(“三明治法”缓冲刺激)。
-
搭配禁忌:
- 避免与水杨酸、果酸等高刺激性成分同用(除非配方已调适)。
- 日间必须搭配防晒(SPF30+)。
5. 包装与保存
- 避光密封:选择不透明、真空泵包装(减少氧化)。
- 开封后:建议3-6个月内用完。
6. 敏感测试
- 首次使用前,在耳后或手腕小范围测试,观察24小时无红肿再上脸。
示例配方(简易版)
- 视黄醇(0.3%) - 角鲨烷(10%) - 维生素E(1%) - 泛醇(2%) - 乳化剂/凝胶基质(余量)
注意:家庭自制护肤品存在微生物污染和浓度控制风险,建议选择专业配方师指导或购买正规品牌产品。如有严重刺激、脱皮,立即停用并咨询皮肤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