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剂型与质地
-
视黄醇(常规产品)
- 多为乳霜、凝胶或乳液质地,含乳化体系,可能添加保湿剂(如甘油、透明质酸)或舒缓成分(如神经酰胺)。
- 适合大多数肤质,尤其是干性或中性皮肤,质地较易控制。
-
视黄醇油
- 以油基为载体(如角鲨烷、荷荷巴油、玫瑰果油等),质地更油腻,延展性强。
- 适合干性、极干性或屏障受损皮肤,油性皮肤可能觉得厚重。
2. 渗透性与刺激性
-
视黄醇
- 乳霜/凝胶中的视黄醇可能通过乳化体系缓慢释放,刺激性相对较低(取决于浓度)。
- 部分产品会添加缓释技术(如微囊化视黄醇)以降低刺激。
-
视黄醇油
- 油基可能增强脂溶性视黄醇的渗透性,导致活性成分更易被吸收,潜在刺激性更高(尤其对敏感肌)。
- 油分可同时帮助缓解脱皮等副作用,但需谨慎选择浓度。
3. 适用场景
-
视黄醇
- 更适合日常抗老、淡纹,或初次使用维生素A类产品的人群。
- 夜间使用,需搭配保湿产品缓解干燥。
-
视黄醇油
- 适合“以油养肤”的护肤流程,或寒冷干燥环境下使用。
- 可作为高浓度视黄醇的缓冲剂型(部分品牌将视黄醇溶于油中减少刺激)。
4. 注意事项
- 共同点:均需避光(紫外线)、夜间使用,孕妇慎用,需建立耐受。
-
视黄醇油:
- 避免与其他高渗透性油类(如精油)叠加,可能增加刺激风险。
- 使用后避免叠加厚重封闭性产品(如凡士林),以免过度锁住活性成分导致刺激。
总结选择建议
- 选常规视黄醇:敏感肌、油皮/混油皮,或追求清爽肤感。
- 选视黄醇油:干皮、成熟肌,或希望借助油基缓解视黄醇干燥的人群。
注意:无论哪种剂型,浓度(通常0.1%-1%)和配方技术才是决定效果与温和性的关键。初次使用建议从低浓度(如0.1%)开始,逐步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