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检测方法
- 血清视黄醇浓度检测:最常用的方法,通过采集静脉血测量血清中的视黄醇水平。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准确性高,是实验室的黄金标准。
- 快速检测法:如荧光法或免疫分析法,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2. 正常参考范围
- 成人:0.3–1.2 mg/L(或 1.05–4.2 μmol/L)。
- 儿童:略低于成人,具体范围因年龄而异。
- 临界缺乏:<0.2 mg/L(<0.7 μmol/L)。
- 严重缺乏:<0.1 mg/L(<0.35 μmol/L)。
3. 临床意义
- 缺乏症:可能导致夜盲症、干眼症、免疫力下降或儿童生长迟缓。
- 过量:可能引起头痛、肝损伤或骨骼异常(常见于长期高剂量补充)。
4. 适用人群
- 疑似维生素A缺乏者(如营养不良、慢性腹泻、肝胆疾病患者)。
- 长期脂肪吸收不良者(如囊性纤维化、克罗恩病)。
-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需谨慎,过量可能致畸)。
- 监测维生素A补充治疗的效果。
5. 注意事项
- 空腹检测:建议空腹8-12小时,因餐后血脂升高可能影响结果。
- 避免近期补充剂干扰:检测前暂停维生素A补充剂至少24小时。
- 其他影响因素:感染、炎症(如C反应蛋白升高)可能暂时降低血清视黄醇。
6. 相关检查
-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维生素A的运输蛋白,其水平可辅助评估状态。
- 暗适应测试:功能性评估夜盲症。
- 肝脏维生素A储备检测:通过肝活检(罕见,仅用于研究)。
7. 处理建议
- 缺乏时:遵医嘱补充维生素A,调整饮食(如动物肝脏、深色蔬菜)。
- 过量时:立即停用补充剂,对症处理。
如需检测,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科,根据个人症状和病史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