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检测目的
- 评估维生素A营养状况:诊断缺乏或过量(常见于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或维生素A补充不当)。
- 监测疾病相关代谢异常:如肝病、脂肪吸收不良(囊性纤维化、克罗恩病)、锌缺乏等。
- 科研或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维生素A与健康的关系(如免疫功能、视力、皮肤健康)。
2. 检测样本类型
- 血清/血浆视黄醇:最常用,反映近期摄入和储存情况。
- 母乳视黄醇:评估哺乳期母婴营养状况。
- 肝脏活检(罕见):直接检测储存量,但因侵入性极少使用。
3. 常用检测方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金标准,特异性高,可区分视黄醇、视黄酯等形式。
- 紫外分光光度法:较简单但易受其他物质干扰。
- 荧光法:灵敏度较高,但需严格排除干扰物。
4. 结果解读
-
正常范围:血清视黄醇通常为 0.7–3.0 μmol/L(20–86 μg/dL)。
- <0.7 μmol/L:提示缺乏(可能引发夜盲症、干眼症)。
- >3.0 μmol/L:可能过量(急性中毒风险,如头痛、肝损伤)。
- 注意:感染或炎症时视黄醇可能暂时降低(因运输蛋白减少)。
5. 相关检测(辅助诊断)
-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运输视黄醇的蛋白,其水平可间接反映维生素A状态。
- 暗适应测试:功能评估(夜盲症筛查)。
- 肝脏维生素A储备检测:通过相对剂量反应试验(RDR)或改良剂量反应试验(MRDR)。
6. 适用人群
- 高危缺乏人群:孕妇、儿童(尤其发展中国家)、慢性肝病、吸收不良患者。
- 长期维生素A补充者:监测避免过量。
注意事项
- 样本处理:避光保存(维生素A光敏感),避免溶血。
- 干扰因素:高脂血症可能影响检测准确性。
如需检测,建议由医生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指标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