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视黄醇(Retinol)
- 结构:维生素A的醇形式,含有一个羟基(-OH)。
- 活性:需在体内转化为视黄醛和视黄酸才能发挥作用,活性中等。
- 稳定性:对光和空气敏感,但比视黄醛稳定。
-
用途:
- 护肤品中常见的抗衰老成分,刺激胶原蛋白生成。
- 适合日常保养,刺激性相对较低。
- 特点:需配合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保持稳定性。
2. 视黄醛(Retinal/Retinaldehyde)
- 结构:视黄醇的氧化形式,含醛基(-CHO)。
- 活性:比视黄醇高一步转化即可成为视黄酸,活性较强。
- 稳定性:比视黄醇更不稳定,易氧化。
-
用途:
- 抗皱、祛痘(如医用产品Adapalene的前体)。
- 对痤疮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 特点:刺激性介于视黄醇和视黄酸之间。
3. 视黄酸(Retinoic Acid,如维A酸/Tretinoin)
- 结构:视黄醛的羧酸形式(-COOH)。
- 活性:直接作用于细胞核受体(RAR/RXR),无需转化,活性最强。
- 稳定性:对光极敏感,需避光保存。
-
用途:
- 药用级成分(如治疗痤疮的维A酸乳膏)。
- 强效抗皱、促进表皮更新,但刺激性大。
- 特点:需医生指导使用,孕妇禁用。
4. 视黄酯(Retinyl Esters,如视黄醇棕榈酸酯)
- 结构:视黄醇与脂肪酸(如棕榈酸)酯化。
- 活性:需先水解为视黄醇再转化,活性最弱。
- 稳定性:最稳定,适合添加到护肤品中。
-
用途:
- 温和抗衰老,适合敏感肌或入门使用。
- 常见于防晒霜、保湿产品(如Retinyl Palmitate)。
- 特点:见效慢,但刺激性最小。
5. 其他衍生物
-
HPR(羟基频哪酮视黄酸酯):
直接作用于受体,无需转化,活性高且温和。 -
视黄醇丙酸酯(Retinyl Propionate):
比视黄酯更易吸收,刺激性低。
关键区别总结
成分 | 活性强度 | 稳定性 | 刺激性 | 常见用途 |
---|---|---|---|---|
视黄酯 | ★☆☆☆☆ | 高 | 低 | 温和抗衰老 |
视黄醇 | ★★☆☆☆ | 中 | 中低 | 日常抗老 |
视黄醛 | ★★★☆☆ | 低 | 中 | 抗痘、抗皱 |
视黄酸 | ★★★★★ | 极低 | 高 | 药用痤疮、光老化 |
HPR | ★★★★☆ | 中高 | 低 | 高效温和抗老 |
选择建议
- 新手/敏感肌:从视黄酯或低浓度视黄醇(0.1%-0.3%)开始。
- 抗老进阶:尝试视黄醛或缓释视黄醇(如包裹技术)。
- 严重痤疮/皱纹: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视黄酸(如维A酸)。
- 稳定性需求:选择避光包装或夜间使用,搭配舒缓成分(如神经酰胺)。
注意:所有视黄醇类成分均需建立耐受,并严格防晒(紫外线会加剧刺激和失活)。孕妇避免使用视黄酸及高浓度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