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视黄醇”被国家禁止了吗?一文为您彻底说清楚
近期,关于“95视黄醇”被国家药监局禁止的消息在护肤圈和电商平台上流传,引起了众多消费者、护肤爱好者和品牌方的关注与困惑。很多人担心自己使用的产品是否违规,未来又该如何选择。本文将为您彻底厘清事实真相,解答您心中的所有疑问。
一、首先,明确概念:什么是“95视黄醇”?
“95视黄醇”并非一个正式的化学名称或法规术语,而是行业内一个常见的俗称。它通常指的是视黄醇(Retinol)及其衍生物(如视黄醇乙酸酯、视黄醇棕榈酸酯) 在化妆品原料中的一种高纯度形式,其纯度接近或达到95%以上。
视黄醇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被公认为抗老、淡纹、促进胶原再生的“黄金标准”成分。高纯度的原料意味着其活性和稳定性相对更好,因此备受高端护肤品青睐。
二、核心解答:“95视黄醇”被彻底禁止了吗?
答案是:没有全面禁止,而是进行了更严格、更科学的规范和管理。
引发“被禁”传闻的源头,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发布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及其后续的正式管理规定。新规并非一刀切地禁止视黄醇,而是主要明确了以下几点:
-
设定了严格的浓度上限:规定视黄醇、视黄醇乙酸酯、视黄醇棕榈酸酯在化妆品中的添加量有明确的限量要求。例如,在身体乳中视黄醇乙酸酯的限量为0.055%(以视黄醇计),其他产品也有相应限制。这远低于“95%”这个原料纯度概念。厂家必须按照最终在产品中的实际添加浓度合规生产,而不是不能使用高纯度的原料。
-
明确了产品类别归属:新规进一步厘清了 “普通化妆品”与“特殊化妆品” 的界限。如果产品中视黄醇或其衍生物的添加量超过了某个限值,并宣称了“抗皱”、“祛斑”等功效,那么它就必须作为 “特殊化妆品” 进行注册管理(即获取“特字号”批准文号),其审批流程更严格、时间更长、成本更高。
-
加强了安全评估和标签标识要求:要求产品必须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并在标签上标注相关警示语,如“孕妇慎用”等,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安全性。
简单来说:国家没有禁止使用“95视黄醇”这种高纯度原料,而是禁止了超浓度添加的行为,并迫使那些想打擦边球(以普通化妆品身份销售高浓度猛药)的产品进行转型,要么降低浓度,要么申请为“特字号”产品。这是一种行业整顿和升级,旨在保护消费者免受不规范产品可能带来的皮肤刺激风险,推动市场走向更安全、更透明。
三、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选择?
-
不必恐慌:您目前正在使用的、通过正规渠道(如官方旗舰店、线下专柜)购买的知名品牌视黄醇产品,通常都是符合国家法规的。品牌方会提前应对法规变化,调整配方或完成注册。
-
学会看成分表和信息:
- 关注“使用说明”:合规的产品会明确标注建议使用频率、是否需建立耐受等。
- 查看批准文号:如果是一款宣称强效抗老的产品,可以看看它是否有“国妆特字”号,这说明它经过了国家的严格审批。
- 警惕“黑箱”产品:对于某些夸大宣传(如“一夜回春”)、成分浓度标注模糊不清的“作坊式”产品,应保持警惕,谨慎购买。
-
理性建立耐受:无论法规如何,视黄醇本身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新手应从低浓度(0.1%左右)、低频率(每周1-2次)开始,逐步建立皮肤耐受,并务必在夜间使用,白天严格防晒。
四、如果担心,有哪些替代方案?
如果您对新规下的产品仍然不放心,或者皮肤本身较为敏感,无法耐受视黄醇,可以考虑以下同样有效的替代成分:
- 胜肽(Peptides):信号类胜肽能刺激胶原蛋白生成,淡化皱纹;神经递质抑制类胜肽能减少肌肉收缩,改善动态纹。性质温和,几乎无需建立耐受。
- 玻色因(Pro-Xylane):促进糖胺聚糖和胶原蛋白合成,提升皮肤紧致度和饱满度,保湿效果好,非常温和。
- 补骨脂酚(Bakuchiol):植物提取成分,被誉为“植物视黄醇”,研究证实其具有与视黄醇相似的抗老功效,但刺激性低很多,适合敏感肌。
- 烟酰胺(Niacinamide):万能成分,在美白、控油、修复屏障的同时,也能辅助抗老,改善皮肤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