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叠加视黄醇被列入致癌名单”是误解
近日,关于“叠加视黄醇被列入致癌名单”的说法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了众多护肤品使用者的担忧和困惑。事实上,这是一个基于误解的谣言,世界卫生组织(WHO)或国际权威机构并未将视黄醇(即维生素A)或其衍生物列入致癌物名单。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视黄醇的安全性、相关误读的来源,并提供科学的使用建议。
一、误解从何而来?
误解的源头可能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一类称为“维生素A酸”的物质进行的评估。需要注意的是,视黄醇(维生素A)本身并不属于此类。
IARC的确将某些用于治疗癌症的高剂量维生素A酸(如全反式维甲酸) 列入了3类致癌物(即“无法分类为人类致癌物”)。3类致癌物的定义是:目前证据不足,无法确定其是否为人类致癌物。这与其说是一种警告,不如说是一种基于现有数据的保留态度。
更重要的是,外用护肤品中的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酯与用于医疗的高剂量维生素A酸不是同一概念。护肤品中添加的视黄醇类成分浓度通常较低,且作用于皮肤表层,其目的是促进角质更新、刺激胶原蛋白生成,而非系统性给药。
二、视黄醇在护肤品中的安全性
- 监管认可:全球主要化妆品监管机构,包括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均允许视黄醇及其衍生物在规定浓度内作为化妆品成分使用。这本身就是基于其安全性的严格评估。
- 局部外用与系统摄入的区别:IARC评估所依据的研究,多基于高剂量口服或医疗注射等系统性给药方式的数据。这与我们将少量视黄醇护肤品涂抹于皮肤表面的方式在暴露剂量和途径上有着天壤之别。皮肤的吸收率有限,正常使用护肤品不会导致体内维生素A达到有害水平。
- “叠加”并非问题关键:所谓的“叠加”,通常指同时使用多种含视黄醇的产品(如精华+面霜)。这可能会增加皮肤刺激的风险(如红肿、脱皮、刺痛),但并不会因此“叠加”出致癌性。安全问题的核心是刺激性,而非致癌性。
三、如何科学安全地使用视黄醇产品?
虽然无需担心致癌风险,但正确使用视黄醇产品至关重要,以避免皮肤刺激和其他不良反应:
- 从低浓度开始:如果你是新手,请从低浓度(如0.05%-0.1%)开始入手,让皮肤逐步建立耐受性。
- 频率循序渐进:初期可每周使用1-2次,逐渐增加至隔天一次或每晚使用,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 做好保湿和修护:视黄醇可能使皮肤干燥,因此必须搭配使用成分简单的保湿霜和修护类产品,维护皮肤屏障健康。
- 严格防晒:视黄醇会使皮肤对光更敏感,白天必须使用SPF30或以上的广谱防晒霜,这是日常护肤不可或缺的一步。
- 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如果出现持续性的严重刺激,应暂停使用并咨询皮肤科医生。孕妇、哺乳期妇女或有特定皮肤疾病的人群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意见。
结论
总结来说,“叠加视黄醇被列入致癌名单”是一个不准确的说法,是对国际机构评估报告的误读。在规定浓度下局部外用视黄醇护肤品是安全的,并无致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