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奶粉中的“视黄醇当量”是什么?一篇读懂维生素A的关键指标**
在为宝宝挑选奶粉或自己选购成人奶粉时,仔细查看营养成分表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您可能会注意到“维生素A”这一项,但单位却不是简单的毫克(mg)或微克(mcg),而是常常标注为“视黄醇当量(μg RE)”。这个“视黄醇当量”究竟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如此重要?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
#### **一、核心概念:“视黄醇当量”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视黄醇当量”是衡量食物中维生素A总量和生物利用度的统一标准单位。**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标准单位”呢?这是因为食物中的维生素A来源不同,其结构和功效强度也各异。主要分为两大类:
1. **预先形成的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肝脏、鱼油、鸡蛋和**奶粉**。其直接有效的形式就是**视黄醇**。
2. **维生素A原**: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胡萝卜、菠菜、南瓜等含有的β-胡萝卜素。它需要在人体内转化为视黄醇才能发挥作用。
关键问题在于:**β-胡萝卜素的转化率不是1:1的。** 它的吸收率和转化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生物活性低于直接摄入的视黄醇。
为了方便统一计量和评估一个人总的维生素A摄入量,营养学界引入了“视黄醇当量”这个概念。
**换算关系如下:**
* **1 微克视黄醇 = 1 微克视黄醇当量 (μg RE)**
* **大约 12 微克的β-胡萝卜素 = 1 微克视黄醇当量 (μg RE)**
所以,当奶粉标签上写着“维生素A:350 μg RE”,指的就是这罐奶粉中维生素A的总生物活性相当于350微克的纯视黄醇。
#### **二、为什么奶粉要使用“视黄醇当量”来标注?**
1. **科学精准**:使用“RE”作为单位,能够最准确地反映产品所能提供的、可被人体实际利用的维生素A水平,避免了因来源不同而产生的混淆。
2. **国际标准**:这是国内外食品营养标签的通用规范,便于监管、比较和科学研究。
3. **指导摄入**:无论是通过动物性食物(如奶粉)还是植物性食物摄入的维生素A,都可以用“RE”这个统一单位来计算每日总摄入量,确保满足需求的同时防止过量。
#### **三、解读奶粉罐:维生素A(视黄醇当量)的重要性**
维生素A对于婴幼儿、儿童乃至成人的健康都至关重要,具体体现在:
* **促进视觉发育,保护视力**:维生素A是构成视网膜感光物质的关键成分,缺乏会导致夜盲症、干眼症。
* **维护皮肤和黏膜健康**:它是上皮组织生长和修复的必需物质,能增强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的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 **支持免疫系统**: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是身体对抗病菌的重要防线。
* **促进生长发育**:对于骨骼生长、细胞分裂和分化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婴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奶粉中标注的“视黄醇当量”是评估其营养价值、判断是否能满足宝宝或自身日常所需的关键指标。
#### **四、家长与消费者须知:如何应用这个信息?**
1. **看懂标签,学会比较**:在对比不同品牌奶粉时,可以直接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维生素A”或“视黄醇当量(μg RE)”的数值,数值越高,代表单位奶粉能提供的维生素A越多。
2. **满足需求,但勿过量**:
* **婴幼儿**: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0-6个月婴儿的维生素A适宜摄入量(AI)为300 μg RE/天,7-12个月为350 μg RE/天。配方奶粉的含量都是按照相关标准科学配比的,只要按说明冲泡,通常能满足需求。
* **成人**:成年男性的推荐摄入量(RNI)为800 μg RE/天,女性为700 μg RE/天。
3. **注意“上限”**:维生素A是脂溶性维生素,不易随尿液排出,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对于婴幼儿,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配方奶粉是安全的,**切勿自行额外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制剂**,除非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总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