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黄醛命名编号的由来与历史发展

2025-09-25 Visits: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视黄醛命名编号由来与历史发展的全面解答文章。
 
---
 
### **视黄醛命名与编号的由来:从视觉起源到分子蓝图**
 
当您深入了解维生素A或视觉科学时,“视黄醛”这个名词及其伴随的“全反式”、“11-顺式”等编号便会频繁出现。这些看似复杂的术语背后,是一段跨越生物学发现与化学结构解析的精彩历史。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视黄醛命名与编号体系的由来、演变及其内在逻辑。
 
#### **一、 命名由来:“视网膜”是起点**
 
视黄醛的英文名 **Retinal** 或 **Retinaldehyde**,其词根直接来源于“**视网膜**”。
 
1.  **与视觉的直接关联**:早在20世纪初期,科学家们就意识到有一种对视觉至关重要的物质存在于视网膜中。1933年,瑞士科学家保罗·卡勒从视网膜中分离出了一种物质,并将其命名为“**视黄醛**”,意为“来自视网膜的醛类物质”。同时,其对应的醇形式(视黄醇,即维生素A)也被发现。
2.  **“Retin-”词根的确立**:由此,“Retin-”成为了描述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的通用词根。这一家族被称为“**类视黄醇**”,包括:
    *   **视黄醇**:维生素A的醇形式,主要储存形式。
    *   **视黄醛**:视觉循环中的核心功能分子。
    *   **视黄酸**:参与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信号分子。
3.  **中文翻译的精准对应**:中文名称“视黄醛”同样精准地反映了其来源(视网膜)和化学结构(醛基),是“Retinal”的意译。
 
因此,**“视黄醛”这个名字的由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最初被发现于视网膜,并是视觉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分子。**
 
#### **二、 编号体系的由来:解密碳骨架的“地图”**
 
“全反式”或“11-顺式”中的编号,并非随意指定,而是基于视黄醛特定的**分子结构**。这套编号系统是**有机化学系统命名法**在类视黄醇分子上的具体应用。
 
**1. 碳骨架的确定:**
视黄醛分子由一个由20个碳原子组成的碳链构成,链的末端是一个醛基,链上连接有一个β-紫罗兰酮环。为了精确描述分子中每个原子的位置,特别是双键的构型,化学家需要为这20个碳原子编号。
 
**2. 编号规则:**
*   **起始点**:编号从分子末端的醛基开始。醛基的碳原子被编为**第1位碳**。
*   **顺序**:从C1开始,沿着碳链向β-紫罗兰酮环方向依次编号,直到环上的碳原子。β-紫罗兰酮环上的碳原子编号大约从C5到C18(环上的编号有特定顺序)。
*   **目的**:这套编号就像一张分子地图的地址系统,允许科学家精确指出分子上任何一个官能团或双键的位置。
 
**3. “顺式”与“反式”的由来:**
视黄醛碳链上有4个双键(位于C5、C7、C9、C11和C13,但C13之后是甲基侧链,通常也计入)。双键的存在限制了碳原子之间的旋转,导致了**顺反异构**现象。
*   **反式**:双键连接的两个原子上的较大基团位于双键的两侧。
*   **顺式**:双键连接的两个原子上的较大基团位于双键的同侧。
 
在自然界中,最稳定、能量最低的构型是**全反式**,即所有双键都是反式构型。
 
#### **三、 历史发展:从“视黄素”到精确的结构解析**
 
视黄醛编号和构型概念的清晰化,是随着生物化学和结构分析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实现的。
 
1.  **早期发现与模糊命名(1930s-1940s)**:
    *   乔治·沃尔德等科学家在视觉研究领域取得突破,他们发现光感受器细胞中的色素——**视紫红质**,是由一种蛋白质(视蛋白)和一种发色团结合而成。
    *   最初,这个发色团被称为“**视黄素**”,后来才被明确为**11-顺式视黄醛**。
 
2.  **构型之谜的揭开(1950s)**:
    *   沃尔德团队通过化学和光谱学方法证明,**光的作用是使11-顺式视黄醛发生异构化,转变为全反式视黄醛**。这一构型变化是视觉信号产生的第一步,即“光异构化”。
    *   从此,“11-顺式”和“全反式”这些术语开始被广泛使用,以区分视觉循环中功能迥异的两种异构体。编号“11”特指发生构型变化的关键双键位置。
 
3.  **IUPAC命名法的标准化**:
    *   随着化学命名法的国际化统一,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制定了类视黄醇的系统命名规则,正式确立了从醛基开始编号的体系。这使得“全反式视黄醛”有了更精确的系统名称,如**(2E,4E,6E,8E)-3,7-二甲基-9-(2,6,6-三甲基环己-1-烯-1-基)壬-2,4,6,8-四烯醛**。但在生物和医学领域,为了方便,人们仍然沿用基于历史编号的“全反式/11-顺式”命名法。
 
#### **总结**
 
视黄醛的命名与编号体系,是科学史上一个典型的“**先发现功能,后解析结构**”的案例:
 
*   **命名(Retinal)**:源于其**生物学功能**的发现地——**视网膜**。
*   **编号(如C11)**:源于对其**化学结构**的精确解析,是**有机化学系统命名法**的应用,旨在描述分子中原子的相对位置。
*   **构型(顺/反)**:揭示了其**光敏特性**的物理化学基础,解释了视觉产生的初始分子事件。
 
免费寄样: 7*24小时客服随时在线,8小时内寄送样品及检测报告。
同纯度视黄醇原料,单价较行业均价低50%。
视黄醇原料起订量 :100克起订,可以享受批发价,下定后8小时内发货
深耕视黄醇原料8年,价格,品质优势很大!

留言

  • 名字:
  • 邮箱:
  • 电话:
  • 消息内容:

留言

名字:

邮箱:

电话:

消息内容: